以下文章来源于南方日报
https://static.nfnews.com/content/202508/29/c11674050.html
随着科技对生活场景的渗透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清洁机器人已经进入大众日常生活。清洁机器人行业是智能装备制造业与智能家居生态的交叉领域,其核心是通过集成传感器、人工智能算法与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环境清洁任务的自主执行,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竞争激烈的智能机器人之一。

“商用清洁机器人与电力巡检机器人是我们产品的两个应用行业场景,两大系列产品的内核是机器人的操作系统。”深圳市智绘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智绘科技”)创始人张亮说,操作系统是机器人的底座,包括自主导航、多模态感知以及自主决策的核心技术都来自于自研,相关技术已申请专利。
背包南下 直奔深圳创业
今年,智绘科技正好成立十周年。2015年,从武汉大学博士毕业的张亮放弃留校任教,背包南下。“我在武汉大学时的导师正是后来出任深圳大学校长的李清泉院士,李清泉院士是国内最早一批从事无人驾驶研究的开拓者,是多传感器融合导航领域的权威专家。”当时留在武汉大学任教的机会也摆在面前,留在大学可能只是让高校多了一个教师,但如果自主创业做成创业项目,就让博士创业多了一个成功的案例,能为创业者提供更多借鉴,产生更大的实践价值和榜样力量。
据介绍,智绘科技是一家专注于工业机器人制造、智能无人系统研发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拥有全栈移动机器人软硬件一体化控制技术,产品涵盖智能清洁机器人、电力巡检等商用服务机器人。2023年,公司获评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
早在2010年左右,张亮便开始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创业初期,张亮与公司团队继续在自动驾驶领域发力。当时自动驾驶技术尚不成熟,基于公司生存发展需要,团队将目光投向海岸带监测、违法建筑监测等无人机的城市服务方向,通过无人机延伸服务业务收入投入自主导航控制器的研发,后来又尝试进入车路协同、室外无人清扫车和配送车领域的探索,但因法规未完善、行业共识不足未达预期。

“2021年,人员流动受限为机器人在商用清洁领域提供了充分的渗透和拓展机遇。智绘科技聚焦 “模块化可编程”,是国内首个提出该设计的产品,目前已迭代两个系列型号。此外,商用清洁机器人的大量使用也让电力巡检机器人的应用得到了释放。”在张亮看来,危机往往蕴含着机遇,也加快了产品的导入与升级的进程。
死磕产品 “特种兵作战”
“深圳的电子信息制造类产业链非常完整高效,10公里内可配套机器人所需的十几类传感器等上下游资源,‘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在深圳得到了生动的诠释、注解。”张亮说,得益于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链配套的高度便捷,极大便利了智绘科技的研发调试速度,这也是深圳速度在新的时代新的诠释。
据了解,智绘科技的商用清洁机器人90%出口欧洲及日本等20余个国家,曾获全球前五商用清洁设备公司高达四位数订单。在国内市场,公司与卓越、万物云等大型物业企业合作,广泛应用于深圳机场、首都大兴机场及一些高铁站等公共空间的清洁服务场景。
在商业清洁机器人的应用过程中,公司团队研判,电力巡检将会成为商用机器人的重要垂直赛道。基于在商用清洁机器人底盘研发的沉淀,智绘科技坚持技术重投入,将合作验证的变电站巡检机器人从过百万的价格降至个位数。
“2023年,我们获得电网客户的大笔订单,产品稳定性高,在变电站使用两年多未发生售后问题。”张亮说,正是坚持死磕产品,聚焦创造力与创新能力;以 “特种兵作战” 模式替代 “集团化阵地战”,专注产品迭代,保持精悍团队形成持续的战斗力与产品竞争力。
在场景延伸方面,张亮表示,现有的巡检机器人更多地着眼于发现问题,未来,能处理问题的巡检机器人将是必然的发展与拓展方向。他认为,家庭养老看护机器人与立体清洁机器人将会打开市场空间与渗透率,目前清洁机器人还主要应用于地面的平面清洁,更广泛的应用必然产生于立体、复合的环境与丰富工作内容的锤炼。
撰文:甘金慧、许成涛